栏目导航
“80后”深情唱家乡
作者:林琳   出版日期:2014-06-07
报纸名称:“80后”深情唱家乡
描述:庄近昌老人正在阅读。 庄近昌老人已经83岁了,是位地地道道的“80后”诗歌王。但谁能想到,这位连出6本诗集的诗人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家住坪山的庄近昌笑着说:“我来深圳生活快20年了,对深圳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深圳的日新月异就是我创作诗歌的无尽源泉。” 不会写的字词就向孙子学习 精神矍铄、
洪围,坑梓客家文化的“见证者”
作者:杨剑锋  阮阿萍   出版日期:2013-09-25
报纸名称:洪围,坑梓客家文化的“见证者”
描述: 洪围内部一角已破败不堪。 洪围是坑梓辖区最早的客家围龙屋之一,始建于康熙30年(1691年),是当地黄姓家族二世祖黄居中所建,也是当地黄姓家族最早建立的围屋。近日,记者随坑梓办事处工作人员探访了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围屋,通过它了解坑梓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风格彰显农耕特色 洪围位
小区外净齐优小区内脏乱差
作者:杜和平   出版日期:2014-02-11
报纸名称:小区外净齐优小区内脏乱差
描述:东江客家餐厅后面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春节长假后上班首日,本报“龙岗民声”专栏就接到市民魏先生来电反映,称龙岗街道向银路新雅汽修店旁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难闻,居民出行深受影响。 ◆市民反映: 投诉多次整治效果不明显 据魏先生介绍,向前居民小组长期以来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整治。特别是向
他们因热爱客家音乐而相聚,并成立客家音乐联谊会弘扬客家文化
作者:张秀云叶玲李婉怡   出版日期:2012-02-20
报纸名称:他们因热爱客家音乐而相聚,并成立客家音乐联谊会弘扬客家文化
描述: 女子汉乐表演。本报资料图 广东汉乐名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并列为广东三大乐种,深得热爱传统音乐的群众喜爱。日前,本报记者走进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老干活动中心的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探寻广东汉乐的魅力所在。 当记者走进深圳(布吉)客家音乐联谊会
数十名市民和记者受邀感受龙岗文化建设新变化新成就,盛赞——
作者:张秀云   出版日期:2012-02-28
报纸名称:数十名市民和记者受邀感受龙岗文化建设新变化新成就,盛赞——
描述: 市民在鹤湖新居参观时开心地与舞龙队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钟致棠 摄 走进鹤湖新居,感受百年传统客家文化;步入龙岗文化中心,接触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昨日下午,数十名市民和媒体记者受邀参加“新春看新龙岗”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感受近年来龙岗区文化建设新变化新成就。龙岗区副区长杨莉参加了当
清明:龙岗客家人的传承与坚守
作者:张珊   出版日期:2014-04-04
报纸名称:清明:龙岗客家人的传承与坚守
描述: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一角。 鸡屎藤 艾草 鸡屎藤粄 鸡屎藤粄 艾粄 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老深圳人延续了在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赏绿、制作时令茶果等传统。几百年前,生活在赣、闽、粤边境的客家人迁徙到今天的深圳东部与东北部。勤劳务实的性格加之艰苦的生存环境逐渐改变了龙岗客家人过清明节的方
人家就喜欢看你“土”的东西
作者:张珊   出版日期:2013-12-13
报纸名称:人家就喜欢看你“土”的东西
描述:廖虹雷讲述客家民间熟语故事。本报通讯员 吴良玉 摄 对于龙岗打造客家之都,廖虹雷认为,关键在于找到本土特色,龙岗可以从客家饮食、客家山歌和客家话三个民俗文化元素入手。 龙岗客家人有优良传统 廖虹雷说,龙岗地理位置有两大特点,一是处在珠江三角洲东岸,是连接广州古城、惠州古城、香港大都市的交
“依信草鞋厾到簕”你懂么?
作者:张珊   出版日期:2013-12-13
报纸名称:“依信草鞋厾到簕”你懂么?
描述:市民在参观完客家围屋之后品尝客家美食。本报通讯员 吴良玉 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日前,由龙岗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主办的“龙岗客家与民间熟语的故事”活动在鹤湖新居举行。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廖虹雷老师与50多位“龙岗发布”的微博粉丝及市民代表一起游览客家建筑,品尝客
“煮饭婆”爱上“凉帽太极”
作者:包国军   出版日期:2014-01-03
报纸名称:“煮饭婆”爱上“凉帽太极”
描述:六联社区的阿姨在练习凉帽太极。 每天早晨7点多钟,当很多家庭主妇忙着为家人准备早餐或赶着去菜市场的时候,坪地街道六联社区居民邱小艳阿姨和姐妹们却准时来到社区工作站门前的空地上,伴着优美的音乐舞起了手中的客家凉帽。只见她们一招一式见太极功夫,动作如行云流水轻盈流畅。 邱阿姨和姐妹们练习的,名叫
重焕客家文化遗产光彩
作者:包国军   出版日期:2013-10-28
报纸名称:重焕客家文化遗产光彩
描述:四方埔萧氏祖祠露瀼堂正在大修。 不见了高高的杂草,不见了破旧不堪的荒芜景象。近日,记者来到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四方埔居民小组,看到已有230多年历史的四方埔萧氏祖祠露瀼堂正在大修,四方埔萧氏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将重焕光彩。 据《坪地萧氏族谱》记载,露瀼堂建造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坪地萧